明德山洞藏原浆酿造之基座篇(上)
一次,我们一大波人在考察明德山庄园烽火台及军给洞时,意外的发现了一扇“磨盘”,这本是平常之物,可是大家还是忍不住看了几眼,感觉有些不对劲。忽然有人惊叫:还有字了!仔细一看,果然刻有铭文,大家恍然大悟,这根本就不是磨盘,应该是一个什么基座。经测量,基座直径120厘米,上边的莲花图案直径70厘米,中间六边形对角距离24厘米,中心孔直径15厘米;中间厚15厘米,边厚8厘米。整个轮廓非常精致漂亮。大家猜测,估计这是附近一座庙宇的物件。
看样子,这个基座的历史很悠久,因为上边的阴刻字迹经岁月磨损,有些看漶漫不清。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铭文来。经集思广益,还是认出“延□三年四月十九日”的字样,但第二个字死活看不清楚,并争论起来,有的说好像是个繁体“興”字,有的说是个“祜”字,还有说是好像是“右”字下边加了“一”横,莫衷一是。
咱们的水平不行,请教专家吧。于是我把基座的照片及简介发给北京的一位教授。这位教授是咱们的老朋友,对万全的事非常认真。他很快做了回复:“谢老师:照片看过,基本印象和您的看法一致。应该是石刻经幢,或石塔的基座。铭文年号‘延兴三年’,直觉更像是‘延祐三年’。不过,没有看到实物,照片漶漫不清,恐怕发现了其他石刻构件,才能说清。”
于是我查了中国历史朝代表,其中“延”字打头年号的一共有12个,分别是东汉殇帝(刘隆)延平,安帝(刘祜)延光,桓帝(刘志)延熹,献帝(刘协)延康;北魏太武帝(拓跋焘)延和,孝文帝(拓跋元宏)延兴,宣武帝(拓跋恪)延昌;元代仁宗(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)延祐等。可是这和基座铭文都对不上号。没办法,再请教北京的一位教授吧。
这位教授回复很客气:谢先生,看了图片,推测铭文应该是“延佑三年”,元代仁宗年号,公元1314年。“右”字下边加“一”横,应该是“佑”—— 祐字的异体字。
——原载《北沙城乡文史资料汇编》 2017.08. 本文有删节